河南省30码期期必中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   30码期期必中服务热线:13409999881(贺经理)
30码期期必中 > 动态 > 生物质颗粒燃料饲料配方新闻动态 > 论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战略选择

论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战略选择 木屑颗粒机|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木屑制粒机|生物质颗粒机|30码期期必中 / 13-11-03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从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首次正式提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正式确认至今,特别是1994年我国制定并公布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以来,对我国民众来说,已经不陌生。时至今日,各行各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企业在宣传和推广世界标准化组织(ISO)体系的工作(如治理工业污染等)取得了一定进展;农村在一些地区建立了生态农业实验区,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在脱贫致富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但是,按照我们既定的目标去检查,尚有不小的距离。农村能源如何开发和利用,或说农村能源的战略选择,就是其中问题之一。
一、农村能源问题的重要性
    在我国,自然经济的历史源远流长,商品经济则起步很晚。改革开放之前,有专家估计,我国农村的商品率仅有15%;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经21年,据陈宗胜教授测度,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也不过60%。在一个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的国度里,生存资料必然成为第一等的消费资料。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1978 -1984年农村的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为59%;1985-1990年又下降为54%,到2000年降到52. 6%,2001年降到47. 8%。应该实事求是地说,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社会迈进,可农民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顺序自古至今仍无大的改变。这些第一等的消费资料,打头的居然不是米,而是柴,即能源。这个总结不无道理,因为没有柴(能源),即使有了米和油,也只能吃生的,或者吃不成饭。连饭都吃不成,何谈可持续发展呢?
    我国有近13亿的人口,9亿多是农民。农民天天要做饭,年年要取暖;农民的生产要发展,他们的生活要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民也想过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自然很大。
二、农村能源的供求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农家能源主要是农作物的秸秆、薪柴、野草、树叶和畜粪等非商品能源,有的地方可用到煤。现代意义上的农家能源,除以上传统能源之外,还包括工业能源,特别是煤、电和石油制品等商品能源。
    从用能角度分析,农村用能大体分为两大类:生活用能和生产用能,二者大约各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50%。据中国科学院1989年的统计,全国有18000万个农户,有8000万户每年缺柴2—4个月,缺柴半年以上的省份有十来个;又据林业部门的专家估算,农村62.5%的人口缺柴4~6个月。据查,4口之家,再养2头猪的农户,按有效能计算,华东地区每天平均需要14665KJ(千焦),东北地区每天平均需要25140KJ,全国平均每户每天需要18855KJ。而现在农村中平均每户每天消耗的有效能才14665KJ,为需求量的78%,短缺22%。换句话说,大约缺一个季度的生活用能。
    此外,农村富了以后,文化、教育事业会空前发展,各种电器必然由城市大量销往农村。这些电器所耗的能源,是秸秆、树枝所不能代替的。
    农村生产用能,可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主业(主要是田间作业)用能;另一部分是副业用能。主业的耗能者主要是农业机械。1989年农业机械总功率达28700万KW(千瓦),到2000年已达52300万KW。农业机械的柴油消耗系数按166. 7kg/KW计,农用柴油需求量由1989年的1450万t上升到2000年的8718.4万t,实际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国家不得不进口原油,2000年进口原油已达7000万t。实际上现在田间作业总工作量的213还是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的;如果都让农机去完成,不言而喻,能源缺口就更大了。副业用能,耗能大户是乡镇企业,还有部分养殖业。因为乡镇企业规模普遍过小(1996年统计,全国2336.3万个乡镇企业,拥有职工13508.3万人,厂均5.8人,到2000年职工人数降为12816万人,厂均5. 48人),加上设备落后,管理粗放,耗能量普遍比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得多。以工业为例,1996年全国企业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耗能3.8 t标准煤,而乡镇企业则为14~20t,是全国企业平均耗能的3.7~5.3倍。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能耗总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据查,全国农村可利用能源约折合5亿t标准煤。而这些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近期就能得到的,比如小水电、潮汐能等,都需经过一定时期的开发建设才能转变为人们可利用的能源。而这种开发建设本身就要消耗一定的工业能源。
三、农村能源的生态经济分析
    农民缺柴,只好烧秸秆、树枝、野草或者畜粪。再不够,就去刮树皮,甚至砍树了。我国的森林资源本来就不多,经多年绿化造林,森林覆盖率至今只有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只有124.9亿m3,人均只有9. 048m3,都被当作燃料烧掉也不够用,何况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是不能当柴烧的。
    据中国科学院专家们的估计,全国每年烧掉的秸秆大约有23000万t,约折合11170万t标准煤;烧掉畜粪1000万t,可折合570万t标准煤。科学家们估算,每年大概因此损失掉氮、磷、钾肥达几百万t。由于这些有机质不能还田,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地肥力减弱,从而生产率越来越下降,每年因此要损失300-400亿kg粮食。
    由于过量樵采,广大农村、山区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km2增加到355. 56万km2。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肥沃表土就达50亿t以上,相当于带走了4-5万t化肥,高出全国化肥产量的1倍以上。(近年来城郊种植草皮盛行,又带走了不少沃土,从而埋下了不小的沙化隐患!)
    过量樵采,又使土地沙化加重。1994-1996年的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8. 9km2。而且,每年还以3436km2的速度在扩大,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草地的平均产量下降30-50%。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见温家宝同志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这次特大洪水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但根源是植被破坏,是这些流域,特别是上游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我国在八、九十年代的经济战略中,强调了能源建设为经济建设的重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人们似乎又进入了另一个思维误区:一提能源利用,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煤、电、石油甚至原子核等非再生能源,很少想到如何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问题。如果我们把发展非再生能源的资金(1985~1996年平均,每年大约1400亿元)的1/10(即140亿元)用于资助农民造林、种草,按“三北”防护林和太行山区防护林的补助标准,1亩地补助农民10元钱,就可造林14亿亩;假定提高到20元/亩,也可造林7亿亩,就是说,农民1年的造林面积比全国50多年来人工造林保存的总面积4666万公顷(7亿亩)还要多;即使按照北京郊区的标准,每亩补30元,也可造林4. 67亿亩;就算是按照退耕还林的标准,每亩补50元,也可造林2.8亿亩,是目前每年人工造林总面积7000万亩的4倍。我们且不说农林产品的全部价值,单说其公益效能,如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保护野生动物、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音、保健休憩等,我们完全可以用国际通用的计量方法(影子价格)将其价值再现出来;(比如,某地由于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我们现在停止砍伐和捕猎,转而花钱去恢复其生态环境。完全恢复后,共花多少钱,这个地方就值多少钱)这时你会发现,造林是个“一本万利”的事业。可为什么人们不愿这么做呢?就是由于人们的短期思想、短期行为在作怪。
    再说,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其污染问题也应同时解决之。比如烧煤、燃油等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矿渣污染、水污染等,都需要造林绿化去解决。
四、战略选择
    农村能源,除了以上所说的秸杆、薪柴、野草、畜粪等生物能源外,还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存在。这些自然能源,有的已经开发,比如水能,古已用之;太阳能,近年也已用之。但是,开发、利用的能源只占资源总量的一小部分,大量资源白白浪费掉了。虽然生物能源早已开发、利用,然而其利用率很低,浪费很大。比如烧柴,普通灶的热效率只有10%,顶多15%;改为节柴灶后,也只能达到25%。就是说,75~90%的热量都损失掉了。若将生物能变为沼气,则兼性厌氧发酵回收率为70~75%,厌氧发酵回收率为95%。秸杆的发热量为14225KJ/m3,相当于485kg标准煤。若先将秸杆作饲料,然后用畜粪发酵制沼气,利用合理的话,可获得饲料、燃料、肥料三种收益。沼气不仅减轻病虫害,使作物耐寒,粮食增产,而且还可减轻废渣污染,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如果在制沼气的基础上再造一些薪炭林,那么,既可以解决能源不足,又能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也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薪柴的发热量大约为15×103~17×l03KJ/kg,其热效率是秸杆的1.16倍。按中国科学院的数字推算,每个农户每天所缺的能源为18855-14665=4190KJ;如果折合为薪柴,为4190KJ- 13807KJ/kg—0.3035kg。每户1年需添薪柴0.3035kg×365天=110kg。按每亩出薪柴500kg计算,只需造o.22亩薪炭林;按平均3年轮伐期,每户需造薪炭林0.66亩;全国8000万户,只需造薪炭林5316.8万亩即可解决缺柴问题。按一亩地蓄水20. 633吨计算,可蓄水1.1亿吨;按灌木、藤条等1亩薪炭林减少水土流失4吨/年计,可减少水土流失21267.2万吨;按表土含腐殖质2%计,可减少肥土流失106. 32万吨。按每亩投工时费、苗木费等10至30元计,才需5. 32~15. 95亿元投资。最近,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出了木煤气,其热值为1350KC(千卡)/n13,每kg木片可得2.3m3煤气,而其售价才0.1元/m3,每天烧5m3,才花0. 50元,比烧煤和电都便宜。这样,既能提高农村燃料的品位,又可减少污染,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北京郊区1999年开始建设,2000年推广,各地都可效法。有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将秸杆在田中白白烧掉,而做饭用电和煤。这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双重污染。据科学家测算,我国排放的C02的85%、S02的90%和烟尘的73%都是燃煤产生的,30码期期必中生产销售的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专业压制农作物秸秆成型机械设备。
    太阳能。除地热、核能和潮汐能外,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直接或间接源泉。太阳每年输出的能量约为17.8万太瓦年。1太瓦年相当于10亿吨煤或1400万桶石油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太阳每秒钟向地球发射大约170万亿KW的能量,扣除大气层中的消耗,到达陆地和海洋还剩47%,大约80万亿KW。现在人类每年消耗的能量才10×l09KW,是太阳所提供的1/8000。它不需开采和运输,到处都有,又无污染,可惜绝大部分都浪费掉了。
    风能。据初步估算,我国蕴藏量为l09KW,相当于目前全国发电量的20倍,利用也很少。西北和华北的西北部应大力开发利用此能源。
    小水电。1979年普查,蕴藏量为1.5亿KW,其中可供开采的资源为7000万KW,目前仅开发13. 6%,待开发潜力很大。南方应酌情开发之。
    小煤矿。煤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能源,我国煤的蕴藏量相当丰富,约7700亿吨。恐怕在21世纪内,煤依然是工农业主要能源。小煤矿的开发,的确缓和了农村能源的紧张局面,繁荣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对薪柴、草根的需求。但是,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管理粗放,采掘效益很低,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应在国家严格管理下进行开发。
    除秸杆、薪柴、杂草、露天煤矿外,其他能源的采集和利用都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资金支持。而农民缺乏的恰恰是这两点。这也是农村能源结构变化较慢的重要原因。
    农村能源缺口如此之大,单靠国家是根本无力解决的。中央制定的“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和“节约与开发能源同时并举”的方针是非常正确的。问题是,先从哪儿着手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以愚之见,应从生态经济建设出发,先开发利用生物能,特别是加快薪炭林建设,待农民科技水平和资金力量具备时,相继开发太阳能和风能、小水电;对早已开发的小煤矿,应以生态经济目标改造之。这里,很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既要教给农民经济知识,更要教会农民生态知识;教农民学会算账,哪一种能源开发(投入产出)的效益好;不但要算眼前的账,更要算长远的账。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你只强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他算出账来不够本,是不会干的。
    2000年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指示,今年又颁布了“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对有关地区、特别是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西北、华北风沙综合防治区的退耕还林作了具体部署并拨了专款,实在英明、正确之至。但执行中要注意,“退耕还林”,不单是还防护林和用材林,必须包括薪炭林。若不考虑农民烧柴问题,农民非但不予配合,可能还会起破坏作用。
    只有农民掌握了科学和技术,认识到资源与环境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将有限的资金先投到生态效益为主的能源建设上来。如果经济政策引导得力的话,农村能源,从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 上一篇:林业“三剩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概述
  • 下一篇:肉鸡饲养日常管理措施
  • 更多
    30码期期必中
    木屑颗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