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磨机工艺参数
—仓:长度2.75 m,有效内径2.5 m,采用阶梯衬板,∮40—80 mm钢球,平均球径54 mm,填充率27.3%,双层隔仓板,篦缝呈辐射状,宽度6.0±0.5 mm。
二仓:长度225m,有效内径2.5 m,采用沟槽衬板,中25~ 40 mm钢球,平均球径29.3 mm,填充率26.8%,双层隔仓扳,篦缝呈辐射状,宽度6.0±0.5 mm。双层隔仓板中间安装了10块弧形筛板(1 250×168 mm),筛孔篦缝1.0 mm。
三仓:长度2.45 m,有效内径2.5 m,采用沟槽衬
板,∮16—20 mm钢锻,平均锻径16.9 mm,填充率28.2%,双层隔仓板篦缝呈辐射状,宽度6.0±0.5 mm。
四仓:长度4.5 m,有效内径2.5m,采用小波纹衬板,中10—14mm微锻,平均锻径12.3 mm,填充率26.5%,出料篦板篦缝呈辐射状,宽度4.5±0.5 mm。
2、产量偏低的原因分析
2.1作筛余曲线
为查找磨机台产偏低的原因,在台产29.2 t/h时正常停磨,取样作筛余曲线,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一、二仓曲线降低幅度较大,说明球仓的级配比较合理,但曲线在三、四仓降低幅度较小,特别是四仓靠近出料端近2m处,物料细度几乎没有变化,说明锻仓的研磨效率偏低。
2.2做易磨性试验
我公司有2台∮3.0/2.5 m×60m、∮3.5 m×65 m余热发电回转窑和3台∮3.0m×11 m机立窑。生产P.032.5水泥时,回转窑熟料和立窑熟料质量配比为
1:1,熟料化学分析见表1。
由筛余曲线可知,虽然锻仓的平均锻径较小,但粉磨效率依然较低。为进一步查找磨机产量偏低的原因,我们又开展了熟料易磨性试验。试验用熟料总重10 kg,其中回转窑熟料和立窑熟料各5 kg,平潭标准砂10 kg,易磨性试验见图2。
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我公司熟料的易磨性变差,比表面积达到350 m2/kg时,标准砂的粉磨时间为43.9 min,熟料粉磨时间为56.9 min;比表面积达到400 m2Jkg时,标准砂的粉磨时间为54.6 min,熟料粉磨时间为73.2 min。以比表面积350m2/kg标准砂的易磨性系数为1,与标准砂相比,比表面积达到350 m2/kg时我公司熟料相对易磨性系数为0.77,比表面积达到400 m2/kg时我公司熟料相对易磨性系数为0.60。由此可知,我公司熟料为易碎难磨熟料。
3、技术改造
3.1高产高细磨技术方案
应用高产高细磨技术,重新分工了各仓位的功能,尽量缩短球仓的长度,增加锻仓的长度,各仓室之间均用双层隔仓板分隔,应用“小篦孔,大流通”的原理。与普通磨机隔仓板的篦孔相比较,篦孔宽度小得多,有效面积大得多,篦孔有效面积一般高达12%~140%左右,篦孔分布均采用放射状。在球仓与锻仓之间设置有粗细物料筛分装置,它的作用机理与选粉类似,对球仓物料进行分离,粗料返回球仓,细粉进入锻仓,进入三仓的物料在较大钢锻的研磨下,达到一定要求后进入四仓,在四仓微锻的进一步研磨后,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通过出料篦板排出磨外,完成物料的粉磨作业。
3.2改四仓磨为三仓磨
我公司人磨物料粒度见表2。
由于熟料易磨性差,要进一步提高磨机台产,应适当增加锻仓长度。从表2可知,我公司入磨物料粒径小,且有8.17%的成品,相对减轻了球仓的负荷,因此可以适当缩短球仓长度,延长锻仓长度。2004年5月12日,我们停机倒仓,把四仓改为三仓,一仓装球,二、三仓装锻,筛分装置被移至一、二仓之间,同时取掉一个双层隔仓板,使磨机的锻仓有效长度增加了250 mm,技改后的磨机三个仓长度分别为:3.5m、4.25m、4.5m(见图3)。
3.3磨内研磨体的调整
磨内结构改造后,我们对磨机级配和填充率也进行了调整。考虑到一仓筛分装置篦缝宽度仅为1.0 mm,因此配球时既要求一仓具有一定的破碎能力,又要具有足够的研磨能力。此次配球采用两头大中间小的配球方案,适当提高了一仓平均球径。为了增强锻仓的研磨能力,又进一步缩小二、三仓的平均锻径,填充率采用逐仓递减的方案。
调整后的级配方案见表3。
3.4提高三仓的粉磨效率
由筛余曲线可知三仓的研磨效率偏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研磨效率,我们在三仓沿圆周方向呈“米”字形对称焊接了8排Ø22 mm×4.0 m螺纹钢,用于增加三仓微锻与衬板之间、微锻与微锻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三仓小锻对物料的研磨效率。
4、效果
实施上述措施后,磨机产量有了较大提高,P.032.5水泥平均台产由改造前的29.2t/h提高到改造后的33.7t/h,电耗由改造前的37.9 kWh/t降低至改造后的33.7 kWh/t,出磨水泥粒度也较理想,粒度分析见表4。